2013年4月23日星期二

分享


朋友傳來一封電郵,挺有意思。

我們時常就是因這多餘的最後一句話把事情弄僵、弄複雜、沒完沒了。。。

現在就跟大家分享,願共勉之!



一切都是由于这多餘的最後一句話...

我那天坐公交車去找朋友,車上人不多,但也沒有空位子,有幾個人還站著吊在拉手上晃來晃去。

一個年輕人,乾乾瘦瘦的,戴個眼鏡,身旁有幾個大包,一看就是剛從外地來的。

他靠在售票員旁邊,手拿著一個地圖在認真研究著,眼不時露出茫然的神情,估計是有點兒迷路了。

他猶豫了半天,很不好意思地問售票員:「去頤和園應該在哪兒下車啊?」

售票員是個短頭髮的小姑娘,正剔著指甲縫呢。她抬頭看了一眼外地小夥子說:「你坐錯方向了,應該到對面往回坐。」

這些話也沒什麼錯了,大不了小夥子下一站下車到馬路對面坐回去吧。

但是售票員可沒說完,她說了那【多餘的最後一句話】:「拿著地圖都看不明白,還看個什麼勁兒啊!」售票員姑娘眼皮都不抬。

外地小夥兒可是個有涵養的人,他嘿嘿笑了一笑,把地圖收起來,準備下一站下車換車去。

旁邊有個大爺可聽不下去了,他對外地小夥子說:「你不用往回坐,再往前坐四站換 904 也能到。」 若是他說到這兒也就完了那還真不錯,既幫助了別人,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。

可大爺哪兒能就這麼打住呢,他一定要把那【多餘的最後一句話】說完:「現在的年輕人哪,沒一個有教養的!」

我心想,大爺這話真是多餘,車上年輕人好多呢,打擊面太大了吧!

站在大爺旁邊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。

「大爺,不能說年輕人都沒教養吧,沒教養的畢竟是少數嘛,您這麼一說我們都成什麼了!」

這位小姐穿得挺時髦,兩細帶子吊個小背心,臉上化著鮮豔的濃妝,頭髮染成火紅色。

可您瞧人這話,不像沒教養的人吧,跟大爺還『您』啊『您』的。

誰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說那【多餘的最後一句】話呢!
「就像您這樣上了年紀看著挺慈祥的,一肚子壞水兒的可多了呢!」

沒有人出來批評一下時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。可不,一個中年的大姐說了:「你這個女孩子怎麼能這麼跟老人講話呢,要有點兒禮貌嘛,你對你父母也這麼說嗎?」

您瞧大姐批評得多好!把女孩子爹媽一抬出來,女孩子立刻就不吭?

要說這會兒就這麼結了也就算了,大家說到這兒也就完了,大家該幹嘛幹嘛去。可不要忘了,大姐的【多餘的最後一句話】還沒說呢。「瞧你那樣,估計你父母也管不了你。打扮得跟雞似的!」

後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,簡單地說,出人命的可能都有。

這麼吵著鬧著,車可就到站了。

車門一開,售票員小姑娘說:「都別吵了,該下的趕快下車吧,別把自己正事兒給耽誤了。」

當然,她沒忘了把【最後一句多餘的話】給說出來:「要吵統統都給我下車吵去,不下去我車可不走了啊!煩不煩啊!」

煩不煩?煩!不僅她煩,所有乘客都煩了!

整個車廂這可叫炸了窩了,罵售票員的,罵外地小夥子的,罵時髦小姐的,罵中年大姐的,罵天氣的,罵自個兒孩子的,真是人聲鼎沸,甭提多熱鬧了!

那個外地小夥子一直沒有說話,估計他受不了了,他大叫一聲:「大家都別吵了!都是我的錯,我自個兒沒看好地圖,讓大家跟著都生一肚子氣!大家就算給我面子,都別吵了行嗎?」

聽到他這麼說,當然車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,聲音很快平息下來,少數人輕聲嘀咕了兩句也就不說話了。

但你們不要忘了,外地小夥子的【多餘的最後一句】還沒說呢。「早知道北京人都是這麼一群不講理的王八蛋,我還不如不來呢!」

想知道事情最後的結果嗎?

我那天的事情沒有辦成,大夥兒先被帶到公安局錄了口供,然後到醫院外科把頭上的傷給處理了一下,我頭上的傷是在混戰中被售票員小姑娘用票匣子給砸的。

你們可別認為我參與了他們打架,我是去勸架來著。

我呼籲他們都冷靜一點兒,有話好好說,沒什大事兒,沒什麼必要非打個頭破血流。

我【多餘的最後一句話】是這麼說的:「不就是售票員說話不得體嗎?你們就當她是個傻蛋,和她計較什麼!」

最後建議諸位,下次到中國記得戴安全帽!


5 則留言:

  1. 聖經說:「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,是不止息的惡物,滿了害人的毒氣。」(雅三8),又說:「若有人自以為虔誠,卻不勒住他的舌頭,反欺哄自己的心,這人的虔誠是虛的。」(雅一26)

    中國人也有句老話:「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」。

    就是那「多餘的最後一句話」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呢D咪係衰多口lor!

    肥師奶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就是沉不住氣,才說了不應該說的話。

    沉默是金!

    風信子

    回覆刪除
  4. 謝謝大家的留言,
    「多餘的最後一句話」,
    有時真係:我係咁講,但唔係咁嘅意思,好多時讓人誤解,或曲解。。。
    好痛苦,還是講少句為上!

    回覆刪除